近期接待到很多家长提问,或文字或电话或留言。问题归纳起来一看,90%都是有关情绪问题。

有的是家长反映说自己的情绪大,经常会对孩子发脾气,情绪失控打骂孩子,打完又很后悔;
有的是反映孩子才上小学就开始一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摔东西,手里有什么摔什么,不管不顾,然后大哭不止,怎样调整孩子的情绪;
还有的说孩子不能跟小伙伴们一起玩儿,别人不按她的意愿就发脾气,对于玩儿不过的游戏难关就会情绪失控,哭个不停选择放弃。

这只是其中的几个问题,在反映孩子或家长的情绪问题时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发生。那么,孩子们的情绪怎么啦?家长们的情绪怎么啦?当我们遭遇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该怎样应对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情绪这个问题。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引发的内在认识。它包括对这个事物产生肯定的积极情绪,和对这个事物产生否定的消极情绪。通俗的讲包括: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类别。

当孩子对某一件事物产生否定的认知时,他内在消极的情绪需要有一个发泄,而发泄的方式就是我们很多家长提到的“情绪失控”。为什么孩子产生消极情绪时会情绪失控呢?
第一,我们要问问在家庭里有谁是在面对消极情绪状态时会有情绪失控的表现。
我们说孩子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很多都来源于对家庭成员的模仿,家庭成员默认为爸爸妈妈。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行为处世的模仿对象。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非常重要。

第二,孩子的行为模式还来源于他与家庭成员父母之间,在过往所有的互动方式中获得。
也就是说,在过往的经历中,父母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态度跟孩子互动,将会成为孩子与外界他人互动相处的模式。因此,家庭教育就是一个练兵场,所有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引导方法,直接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社会交往。
那既然父母的行为模式对于孩子的情绪状态的形成如此重要,那在面对孩子情绪失控,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一)接纳和包容
父母要很清楚,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他更加需要父母的安抚和宽慰,以此获得理解和安全感。所以,在孩子起情绪的时候,允许他呈现。小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有一方陪伴在他身边,抱着他(如果孩子愿意),对他进行从后脑到腰部的抚触。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在他身边告诉他,爸爸或妈妈知道你很难受,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切忌讲大道理。等孩子平静一些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想要他明白的道理。
(二)给孩子时间
情绪起来是会有一个过程的,父母要给到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它释放。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方给予关注。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各自做各自的事情,而不要过度关注激起孩子情绪高涨。

(三)适机的引导孩子
在孩子的情绪趋于相对平静的状态时,引导孩子表达出他的想法。比如,孩子起情绪是因为他想要的某个玩具?还是他想要拿到某个东西。当孩子点头表示确定时,家长此时可以要求孩子把这个要求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还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问,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是很委屈吗?是很愤怒吗?还是很伤心?……当孩子表达后,帮助孩子达成所愿,让孩子明白以后再有想法时可以采用的方式。
(四)对于原则性的问题,父母要温柔而坚定的坚持。
有的时候面对孩子的一些摔坏东西的行为,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情绪平静后表达出:爸爸妈妈不喜欢你摔坏东西,这些东西也会不高兴你损坏了它们。在这件事的原则上哪怕坚持两个小时或三个小时,哪怕更长,要让孩子看到家长的底线。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表情一定要是温和的,但是态度一定要是严肃的,坚定的。

(五)家庭规则不是只对孩子有用。
很多家长都会在家庭里制定各种规则,但是后期会发现,这些规则没有办法落实。那家长有没有感觉到这些规则似乎都是用来约束孩子的。而家庭的其他成员可以不用遵守,自己做事时仅凭当时的心情。那这种规则可以说是无用的。比如约定好不发脾气,那这就是针对全家人的。谁发了脾气就要去“安静角”(反思静心的区域),如果是爸爸妈妈今天争吵了,那父母也应该去安静角静心反思。而不是说只有孩子发脾气时需要去。既然是家庭规则,那么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遵守。这样孩子才会建立正式的规则意识。

好了,以上的五步曲爸爸妈妈可以去尝试做一下哦!相信孩子一定会在你们的自律,平和的成长状态中越来越好的。
文/晓斐
~end~
(图片来自网络,原创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联系删除。感谢,感谢,再感谢!)